欢迎来到东方医疗器械网! 医疗器械分类
百科
品牌
数据库
郑大一附院开展硬质气管镜下直型硅酮支架置入术国内领先
发布日期:2015-01-04 | 浏览次数:
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区副主任医师姚孟英教授为周口市69岁的王天义老人进行了河南省首例“硬质气管镜下直型硅酮支架置入 术”,目前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据了解,王天义老人在过去的四个多月时间里,曾经做过三次“气道金属支架置换术”,饱受病痛的折磨。今后,他再也不用承受气 道金属支架反复置入又取出的痛苦了。

2014年11月18日晚上8点多,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区姚孟英教授接到周口市患者王天义家属的求救电话,得知老人突然窒息, 已送至周口市第二人民医院抢救,但患者气道严重狭窄,无法进行气管插管,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了解到病患的情况后,姚孟英立刻安排马文涛、朱晓春两位大夫携 带高配置转运呼吸机等医疗设备赶往周口市第二人民医院,一边赶路,一边用电话指导抢救。两位大夫赶到周口市第二人民医院后立刻为患者解决了通气问题,扩张 了气道,解除了窒息的危险。随后,借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危重病人转运平台将患者转入该院呼吸重症监护病区。

该院呼吸重症监护病区主任邢丽华教授和姚孟英教授在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了会诊,考虑到王天义老人2014年8月曾因气管狭窄住院,陆续接受了三 次“气道金属支架置换术”,患者气道内肉芽组织增生严重形成再狭窄,邢丽华和姚孟英经过严谨的考虑,决定为患者使用“永久性硅酮支架置入”这一新技术。

“永久性硅酮支架置入”是一项2014年5月才引进中国的新技术,目前只有北京等地几位教授掌握此项技术,我省在这项新技术领域还属空白。邢丽 华仔细分析后,认为该科具备实施此项技术的一切条件,经过严密部署,将这一情况向该院医务处苟建军处长进行了汇报。时间就是生命,患者还在半窒息状态,苟 建军向院长阚全程汇报后,决定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立刻从北京空运来硅酮支架,并安排姚孟英主持操作,为王天义实施“气道永久直型硅酮支架置入术”。目 前,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据了解,对于气管和支气管狭窄,目前国内比较常用的是在支气管镜下采用临时性金属支架使呼吸困难得以暂时缓解,但支架内肉芽形成再狭窄是个令人 头痛的问题,金属支架只得临时放置4~12周,然后取出置换。由于取出支架过程极其痛苦,很多患者不堪忍受,所以国际上明确禁止金属支架用于良性气道病 变。新型永久硅酮支架由于采用硅胶特殊材料,光滑柔韧,组织亲和力好,因此具有安全性好、并发症少、易取出、可永久置入、不易增生肉芽等优点,是金属支架 的升级技术,适用于各型良恶性气道狭窄。硅酮支架置入需要硬质呼吸内镜技术,省内无医院掌握此项技术,而该院呼吸重症监护病区每天都要接诊许多复杂气道病 变患者,对于气道狭窄患者的处理已经游刃有余。邢丽华一直关注着国内外呼吸内镜技术的最新动态,早在2012年就派人员到上海观摩国外专家的手术演示,也 正是靠着这种敏锐的专业嗅觉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硅酮支架技术才得以刚引入国内就在该院顺利开展。

气道狭窄由各种良恶性疾病导致,如炎症、外伤、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瘢痕形成、肿瘤增生和压迫等,表现为呼吸困难、憋喘等,属于急危重症,抢救不 及时可迅速致人窒息死亡。此类手术属于高危手术,在已经严重狭窄的气道内置入设备进行手术,需要大胆、心细、决断、敏捷。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重症监 护病区有一支高效的团队,手术中,一组医护人员进行手术操作,一组负责镇静镇痛,一组负责监护抢救药物,一组负责高配呼吸机无间断通气,四组人员紧张有序 运行,配合默契,时间一秒秒过去……当支架准确无误地置放完毕,全部人员都不约而同地舒了一口气,老人安全了!大家脸上虽然疲惫,嘴角却挂着幸福的微笑。

目前,已有六例患者接受了“硬质气管镜下直型硅酮支架置入术”。随着硬质气管镜及硅酮支架技术在该院落户,给河南的气道狭窄患者带来了福音,该院呼吸重症监护病区将为更多的重症患者扬起生命的风帆。

文章推荐

找产品

添加客服微信

为您精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