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东方医疗器械网!
业务咨询
关注微信
退出
[注册]
[登录]
产品
产品
企业
代理
搜索
雷火灸|隔物灸、控烟专利、医保甲类
伤口敷料医疗美容鼻喷穴位磁疗失眠眼贴
我要代理
首页
招商分类
产品库
企业库
代理商库
招标中标
展会
资讯
新闻首页
行业要闻
明星企业
市场行情
展会报道
政策法规
地方新闻
产品新闻
医疗器械新闻
医疗器械百科
医疗器械展会
招标中标查询
产品数据查询
生产企业查询
经营企业查询
医疗器械分类
经销商查询
医疗器械招聘
医疗器械政策
各省集采动态
东方医疗器械网
>
资讯
>
政策法规
>
关于《医疗器械分类规则》的修订说明
关于《医疗器械分类规则》的修订说明
发布日期:2015-07-17 | 浏览次数: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以下简称本《规则》)于2015年6月3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务会审议通过, 2015年7月1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5号公布,自 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一、修订背景和主要过程
我国医疗器械分类实行分类规则指导下的分类目录制,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并存,以分类目录优先。2014年国务院令第650号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四条第六款规定“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医疗器械的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
2000年4月,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发布第15号令《医疗器械分类规则》(以下简称原《分类规则》),实施十余年来,在指导《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制定和确定新的产品注册类别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业界也反映原《分类规则》还应进一步满足医疗器械分类工作实践的需要。为配合新修订《条例》的实施,结合医疗器械分类工作积累的经验,需要对原《分类规则》部分条款和分类判定表予以细化完善。
2013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着手起草《医疗器械分类规则》修订草案初稿,于2013年12月24日至2014年1月10日通过总局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审核阶段,《医疗器械分类规则》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于2014年12月4日至2015年1月4日通过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在总局网站转载一并征求意见。针对意见梳理结果,总局召开专门研讨会进行了认真研究,充分吸收合理的意见。 2015年6月3日,总局局务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修订草案送审稿,7月14日以总局令第15号发布。
二、主要内容
原《分类规则》包括正文10条和1个附件《医疗器械分类判定表》,本《规则》同样包括正文10条和1个附件,体例结构一致,主要涉及语言表述的调整和技术内容的细化。主要修改的内容包括:
(一)原《分类规则》第二条全文引述了原《条例》中的医疗器械定义。根据修订讨论中的意见,对新《条例》已明确规定的医疗器械定义,规章不必再重复,因此,本《规则》未保留医疗器械定义条款。
(二)将原《分类规则》中的医疗器械“注册类别”改为“管理类别”,以明确管理类别不仅为注册服务,也涉及生产、监管等方面。
(三)根据新《条例》第四条的规定,本《规则》第四条中明确表述了对医疗器械基于风险程度进行分类,并且对风险程度的判定依据由原《分类规则》中“结构特征、使用形式、使用状况”三方面,修改为“医疗器械风险程度,应当根据医疗器械的预期目的,通过结构特征、使用形式、使用状态、是否接触人体等因素综合判定。”
(四)对原《分类规则》第五条分类判定的依据进行了部分调整。本《规则》第五条在分类情形中作了如下修改、补充和完善:
1. 根据医疗器械科技和产业发展状况,在有源器械类别中增加了“植入器械”、“独立软件”两种医疗器械使用形式。
2. 将“
一次性
无菌器械”删除,以避免无菌器械和其他无源接触人体器械使用形式间的交叉。同时,本《规则》在第六条第(八)中通过特殊分类原则,规范以无菌形式提供的医疗器械的分类。
3. 将“药液输送保存器械”改为“液体输送器械”。一方面不再强调仅为药液输送,其他形式的液体输送也被纳入这一使用形式,使其覆盖范围更大;另一方面,不再强调“保存”功能,以区别于药品包装材料。
4. 将无源医疗器械项下的“消毒清洁器械”改为“医疗器械清洗
消毒器
械”,将有源医疗器械项下的“医疗消毒灭菌设备”改为“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设备”,以明确只有用于“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器械和设备按照医疗器械管理;另外,将“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器械”从分类判定表的“接触人体器械”项下调整到“非接触人体器械”项下,以符合产品的使用形式。
5. 将“实验室仪器设备”改为“临床检验仪器设备”,以避免非医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在管理属性上的混淆。
6. 将“其他无源接触和辅助医疗器械”改为“其他无源医疗器械”,将“其他有源医疗器械或有源辅助设备”改为“其他有源医疗器械”,使其描述更加准确。
7. 将“腔道”改为“腔道(口)”,使其涵盖了风险程度基本相同的腔道和永久性人造开口,为造口类器械等产品提供了分类依据。
(五)对原《分类规则》第六条判定原则具体内容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并对之间的关系和顺序进行了调整。
本《规则》首先表明,医疗器械的分类适用分类判定表,有本条规定的特殊情形的,则同时适用相应的特殊分类原则。
对本《规则》第六条中列出的十二项特殊分类原则,依次按照“通用要求”、“按第三类管理”、“按第三类或第二类管理”和“按第二类管理”的顺序,进行了归类和排序。修改内容包括:
1. 将原《分类规则》中“同一产品如果使用目的和作用方式不同,分类应该分别判定”、“作用于人体几个部位的医疗器械,根据风险高的使用形式、使用状态进行分类”和“如果一个医疗器械可以适用二个分类,应采取最高的分类”这三项分类原则,归纳概括为“如果同一医疗器械适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分类,应当采取其中风险程度最高的分类”。
2. 增加了对器械包类产品的分类原则,明确“由多个医疗器械组成的医疗器械包,其分类应当与包内风险程度最高的医疗器械一致”,以满足对器械包类产品分类管理的需要。
3. 修改了原《分类规则》中“附件单独进行分类”的内容,强调对可作为附件的医疗器械进行分类时,必须考虑附件对配套的主体医疗器械安全性有效性的影响,而不应只考虑附件的情况单独分类。如果附件对配套主体医疗器械有重要的影响,附件的分类不应低于配套主体医疗器械的分类。
4. 删除原《分类规则》中“与其他医疗器械联合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分别进行分类”的表述,以消除歧义,明确每个医疗器械均为单独分类。
5. 删除原《分类规则》中“控制医疗器械功能的软件与该医疗器械按照同一类别进行分类”的表述,因为符合医疗器械定义的软件分为“嵌入式软件”和“独立软件”,而“嵌入式软件”与其配套使用的硬件按一个医疗器械产品进行注册管理,无需单独分类;因此,本《规则》参考国际医疗器械监管机构论坛(IMDRF)指南,增加了“独立软件”的定义,并在附件分类判定表中增加了独立软件列项。
6. 根据目前分类现状,还增加了药械组合产品、医用
敷料
、
矫形器
械等产品遵循的分类原则。
(六)按照新《条例》所确定的动态调整分类的要求,将原《分类规则》第六条中医疗器械风险程度发生变化及管理类别调整的内容,单独列出一条,即本《规则》在第八条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根据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情况,及时对医疗器械的风险变化进行分析、评价,对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进行调整”。
(七)原《分类规则》的第七条为分类工作主管部门及分类程序的规定,根据修订讨论中的意见,本《规则》不再重复新《条例》中已经明确规定的总局制定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及尚未列入分类目录的医疗器械的分类申请程序的内容;同时,根据改革发展的需要,本《规则》第九条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可以组织医疗器械分类专家委员会制定、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
(八)鉴于自2007年开始,除用于血源筛查和含有放射性核素外的体外诊断试剂已纳入医疗器械管理,2014年总局第5号令《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等文件中对体外诊断试剂的分类已经做了规定,因此,本《规则》增加了第七条“体外诊断试剂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分类”。
(九)对原《分类规则》第八条中的用语、释义及其顺序进行了修订。
本《规则》将术语定义调整至第三条,删除了“风险”、“表面接触器械”和“中枢循环系统”等在分类判定表中不使用的用语。参照欧盟、国际医疗器械监管机构论坛(IMDRF)指南等有关分类的情况,细化了“侵入器械”、“植入器械”的内容,增加了“皮肤”、“腔道(口)”、“创伤”、“组织”、“血液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计量测试功能的医疗器械”、“慢性创面”等用语的说明。
修改后,“侵入器械”是指,“借助手术全部或者部分通过体表侵入人体,接触体内组织、血液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部位的医疗器械,包括介入手术中使用的器材、一次性使用无菌
手术器械
和暂时或短期留在人体内的器械等。本规则中的侵入器械不包括重复使用手术器械。” 因此,侵入器械应当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借助“手术”手段,二是侵入体内,接触体内组织,主要包括介入手术中使用的器械、一次性使用无菌手术器械和暂时或短期留置于体内的器械等。根据侵入器械的定义,
穿刺针
、
采血针
、
导尿管
等不借助“手术”手段的器械、或者
医用敷料
等不侵入人体内的器械,均非“侵入器械”,这些器械在本《规则》中都有相应的分类途径判断分类。
由于本《规则》中“重复使用手术器械”在字面上也符合侵入器械的特征,但是为了便于准确进行分类判定,需要专门把重复使用手术器械作为一种单独的使用形式进行分类,因此,本《规则》还在“侵入器械”定义中明确排除了重复使用手术器械。
修改后,本《规则》中的“植入器械”是指,“借助手术全部或者部分进入人体内或腔道(口)中,或者用于替代人体上皮表面或眼表面,并且在手术过程结束后留在人体内30日(含)以上或者被人体吸收的医疗器械。”因此,该定义明确了植入器械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符合规定的“植入位置”,二是符合规定的“植入时间”,植入时间既包括留在人体内30日以上,也包括被人体吸收的情形。
从广义来讲,植入器械与侵入器械的范畴也有一定重合,但各自又有在分类上的特殊要求,植入器械强调在手术过程结束后留在人体内30日(含)以上或者被人体吸收,而侵入器械主要是暂时或短期使用,没有长期使用或者被吸收的情形。因此,本《规则》在无源接触人体器械项下将侵入器械与植入器械列为两种独立的使用形式,同时在分类判定表中,将侵入器械长期使用的栏目标为“-”、将植入器械的暂时使用和短期使用的栏目标为“-”(“-”代表无此情况),以便在分类判定中将侵入器械和植入器械区别开来。
(十)此外,按照正文修改内容,对本《规则》附件的医疗器械分类判定表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本《规则》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原《分类规则》(2000年4月5日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5号)同时废止。
文章推荐
找产品
添加客服微信
为您精准推荐
推荐专题
企业推荐
产品推荐
督脉熏蒸仪
骨剪刀
埃尔曼射频刀
经鼻肠营养导管
静脉探测仪
智能试剂柜
光照治疗灯
人工授精导管
超声药物穴位透入仪
氢气呼吸机
血管内超声诊断系统
皮管钳
镍钛记忆合金缝合线
一次性血压计袖带
智能恒温蜡疗仪
液基细胞试剂盒
一次性麻醉呼吸过滤器
数字DR
宫缩探头
无创肝纤维化检测仪
食管测压管
盆底肌刺激仪
辅助生殖试剂盒
中耳炎负压仪
脑室穿刺引流系统
胃肠镜吸引器
吸氧鼻管
内窥镜取样针
体外热场治疗机
镇痛泵
鼻窦内窥镜
医用多功能吸注套扎器
体外线性冲击波治疗仪
压缩氧呼吸器
心电图肢体夹
血清振荡仪
一氧化氮检测器
一次性脑电传感器
吗啡泵
荧光诊断仪
长春爱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广州易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帝斯博(常州)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微至(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真达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德盈
禹城信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杭州中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感控卫士(山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盟博电器有限公司
河南省三强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兰度生物
河南传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庆阳依诺达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四川卓水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牙得安(南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泓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市正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罗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xxzn
上海铂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联影智能
桂林锆铭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大华医药有限公司
北京迈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联影
湖北盛飞扬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百哈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省博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广东君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佛山福铭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琛蓝
河南姚瑾商贸有限公司
湖南瑞邦
佛山市云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麓谷商贸有限公司
云南尊奇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欣达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济南必优特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恒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YZ5X1型裂隙灯显微镜
一次性使用自动输水湿化瓶-C044009
医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妇科凝胶敷料
MA01型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
AD-SW-I型单通道短波治疗仪
AD-SW-II型两通道短波治疗仪
平之创 呼吸科器械导入润滑液 水溶性润滑剂不含石蜡油 低摩擦更安全
精液分析仪
微生物样本前处理系统(血拖)
伊安生 一类产后全方位护理垫 亚低温冷敷 减低切口感染 保障产妇
平创医疗医用护理垫 缓解肿胀 加速愈合 源头厂家直供招商
上海盟博医用电动工具耐高温高压骨钻摆锯YDXG-I
磁振热(前列腺)治疗仪
艾卡斯润肤乳
疝气固定带
负压吸引装置
伊安生 辐照灭菌医用护理垫 全国批发招商
平创医疗 医用护理垫 亚低温冷敷 减轻水肿血肿
韩国韩一Sonothera型冲击波治疗仪
便携式低温冲击镇痛仪
男性性功能康复治疗仪
低温冲击镇痛仪(便携式)
加压冷热敷治疗仪(冷敷机)
20g/支独立灭菌包装 腔道用耦合剂
二类腔道用超声耦合剂 独立单支包装 全国均有挂网中标
阴超/直肠超声检查专用 腔道用耦合剂
鼻部冲洗器
莱博瑞尿动力学导管TUB500
莱博瑞尿动力学导管T-DOC
洁速雅康®酸性氧化电位水抗菌液
便捷式集尿袋
顺产必备!平创医疗医用水溶性润滑剂 辅助顺产减少撕裂 助产凝胶生产厂家
男性硅胶导尿套
伊安生 械字号助产凝胶 缓解摩擦疼痛 加速开宫口 13年医疗厂家 全国均有挂网
妇产科专用助产抑菌凝胶 减少产道撕裂 辅助顺产 医用水溶性润滑剂厂家直销
MFS-95000GJJ植绒女性妇科宫颈阴道采样取样拭子
MFS-98000KQ植绒口腔 口咽 咽喉采样取样拭子
平创医疗助产宝水溶性凝胶 加速产程减少撕裂 产妇顺产必备
术后止血就用它!平创医疗活性炭填塞 减少渗出 加速创面愈合
平创医疗 医用级阴道填塞 细菌性阴道炎治疗 全国挂网中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