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东方医疗器械网!
臭氧大自血禁忌症及常见预防处理措施
发布日期:2020-12-22 | 浏览次数:
 

         三氧大自血禁忌症及常见预防处理措施




禁忌症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蚕豆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怀孕尤其是怀孕早期

严重贫血

重度哮喘

重症肌无力

活动性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凝血功能障碍者

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者

严重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不稳定期。

臭氧过敏、枸橼酸钠过敏及高敏体质者

未得到控制的糖尿病

癫痫、精神病、神经官能症

急性酒精中毒

低钙血症

身体免疫力极度低下

大自血相关检查

血常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判断是否存在其他疾病,考虑是否联合自血疗法治疗或禁慎用) 

尿常规:常是判断尿路、肾脏疾病的指征 

大便隐血:是否存在胃肠道疾病 

G-6-PD活性测定:排除蚕豆病 

血凝四项 

血hcg

甲状腺功能检查 

肝功、肾功、血糖、血脂、血液流变 

不良反应

 




困倦或乏力87例,心悸4例,头晕或头昏、冷汗、或血压降低27例,颜面潮红或全身燥热3例,恶心、或纳差、或胃部不适、或腹胀13例,转氨酶一过性升高41例,皮疹3例,口麻8例,呼吸困难2例,晕厥1例,穿刺部位长时间不止血1例。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晕血

晕血是一种癔症,由于接触到或看见到嗅到血液而产生的一种意识及躯体的一种过激反应。一般是由于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过于活跃导致的,这是一种进化的恐惧反射。意识上有惊恐、心悸、眩晕等反应,生理及躯体上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反胃,肢体无力等。晕血实际上都发源于大脑皮层中的意识活动。大脑发出指令,促使相关激素的分泌,产生生理及躯体的反应。最初呈现心跳与血压上升之后却戏剧性地下降,且通常伴随着呕吐、头昏眼花与晕倒。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目眩、心悸,继而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血压降低、脉搏细弱,甚至突然意识丧失。

预防措施

1、仔细询问病史 

2、应将患者平卧,移至环境安全,温度适宜的地方,解开颈部钮扣,如果有假牙可取除,口内有异物或痰液及时清除,有条件小流量吸氧,并轻拍患者肩部,轻轻呼叫患者,一般几分钟就能自然苏醒。建议不给患者喂水,防止发生呛咳,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休息10~15分钟,一般可以恢复,必要时需给予药物抢救治疗。

3、常用药物抢救方法

(1)保持呼吸道畅通,给氧;

(2)在紧急情况下,建立静脉通道,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

(3)纳洛酮稀释后静注;

(4)快速测定血糖,BS<4mmol/L,静脉注射50%葡萄糖;

(5)颅内压高者给予20%甘露醇快速静滴,静脉推注利尿剂呋塞米;

(6)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心电监护,神志不清者需住院观察;

(7)对症施治:血压低、呼吸浅快不平稳者加多巴胺;呼吸衰竭、给予尼克刹米、洛贝林;心脏过速静推利多卡因;如有惊厥,静推葡萄糖酸钙。

晕针及预防措施

由于采血针头较粗,患者产生恐惧而发生,类似晕血。

预防:

1、做好心理护理。

2、建议改用直肠三氧吹入方式治疗。

3、如果必须时,建议改用较细的静脉留置针

4、饥饿、疲劳、睡眠不足者易发生,做好治疗前准备。

常为快速采血引起血液动力紊乱而引起。

三氧毒性反应及预防措施

在这里提到的“毒性”反应,是指由于不规范操作,吸入三氧发生的毒性反应。

这种毒性作用与吸入时间长短、浓度相关, 

从轻到重可表现为:

1.流泪、上呼吸道刺激;

2.鼻炎、咳嗽、头痛、恶心、干呕,易感个体发展成为哮喘; 

3.进展性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胸骨后疼痛;

4.急性肺水肿、偶尔发生呼吸麻痹;严重者可引起窒息而危及生命(尽管未发生过)。

预防及处置

1、在臭氧临床治疗中,无臭氧泄漏,也必须配备一个有效的排风扇或其他通风装置。

2、出现偶然的臭氧吸入,吸入者必须躺下,在一个通风良好的房间内休息,需要的话,可戴一个防护罩,并呼吸湿润的氧气。

3、含抗坏血酸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5%葡萄糖溶液缓慢静脉滴注,有助于控制臭氧造成的损伤(Samet et al.,2001)。抗坏血酸、维生素E和N-乙酞半胱氨酸可以通过口服给予,可以作为一种预防性治疗,比治疗性的处理更合理,生物液体的抗氧化状态的水平越高,氧化损伤就越小;这对长期接触接触三氧的操作者。

4、治疗室应配备急救器材及药品,做好心肺复苏等相关预案及急救方法训练。尽管三氧正确治疗不会发生问题,但我们必须能够克服一些紧急情况。5、特别提醒:三氧对呼吸道的毒性不会延伸到血液中,这是由于两者在解剖学、生物化学和代谢方面存在极大差异的缘故。

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温度过低、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发热反应发生的早晚,视致热源进入机体内的量、致热源的性质及患者的个体耐受性而异。

预防处理

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静滴含K + 、Ca 2+ 、Mg 2+ 等离子的药物时,如滴速过快敏感患者可引起输液反应。对体质较弱或敏感患者一定要控制滴速。

2、严格无菌操作,包括使用合格的一次性使用耗材。避免热原反应及热原样反应发生。

心衰 肺水肿

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表现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防治

1、正确认识血液的张力,充分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状况。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量应合理。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建议改为直肠吹入方式治疗。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4、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静脉炎

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防治与处理

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高浓度三氧对血管有一定刺激性,应防止三氧化血液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超短波理疗,用TDP治疗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可能有一定的疗效。

空气栓塞

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症状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防治与处理

1、输血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或血液走空。

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

3、吸氧

4、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包括: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低血压休克,获得其中的1项以上者确诊为过敏反应。

防治:

一旦出现上述反应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给予地塞米松入壶,非那根肌注,重者立即停止输血,并给予1/1000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并给予补液、升压、吸氧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有效。

溶血反应

疑为溶血反应或输入异型血造成血管内溶血(一般输入10~15ml即可产生症状。)

防治:

1、仔细询问病史,完善相关检查,严格操作流程。

2、发生溶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采集患者血标本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安慰患者,以缓解其恐惧和焦虑;维持静脉输液以备抢救时给药;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防止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并记录。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如出现休克症状即配合抗休克抢救。

三氧化血液回输后极度乏力

与患者抗氧化基础值差异性有关。

预防及处理:

1、降低采血量、低浓度开始缓慢提高浓度、降低治疗频率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

2、权衡三氧治疗所带来的负担与患者的临床状况,必要时停用。

3、治疗前2-3周口服维生素C提高抗氧化值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




 

文章推荐

济南盛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东方医疗器械网客服中心

025-86978335

025-86978335

340
产品
151
文章
93302
浏览量
找产品

添加客服微信

为您精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