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东方医疗器械网! 医疗器械分类
百科
品牌
数据库
亚低温治疗仪发展史
发布日期:2023-02-27 | 浏览次数:

  自1961年美国医生Cooper及其助手推出温度可控的液氮冷冻治疗仪以来,低温治疗肿瘤已逐步得到临床应用,但由于受冷媒研究开发技术、生物温度传感和测量技术、冷冻实时监测技术、靶向引导治疗技术等的制约,体温低于28℃时,常诱发心律失常、凝血机制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起,深低温已很少应用,肿瘤低温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缓慢[1]。

  上世纪80年代末,研究发现脑温下降2~3℃(亚低温)对缺血性脑损伤也有保护作用,且无深低温所致的各种并发症,使低温治疗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多冷刀系统的研制成功,包括皮下穿刺等微创伤介入辅助器材的广泛应用,以及超声图像监测技术的普及,使低温手术重新焕发活力,且在许多情况下成为一种微创伤介入治疗肿瘤的最佳甚至唯一选择,前列腺癌、肝癌、子宫肿瘤等用超低温手术治疗成功率较高,且有手术时间短(2小时左右)、术后住院时间短(两天左右)和手术费用低等特点


文章推荐

找产品

添加客服微信

为您精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