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东方医疗器械网! 医疗器械分类
百科
品牌
数据库
麻醉剂能致死人?
发布日期:2010-04-10 | 浏览次数:
1846年,美国波士顿的牙科医生威廉•莫顿(WilliamMOR ton)兴奋地向世人宣告:乙醚可作为麻醉剂使用!这是乙醚首次以麻醉剂的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经过161年的发展,目前,全球每年都有上亿人使用麻醉剂。
麻醉领域最大的进步只体现在两个方面:复杂的药物输送系统以及对麻醉危险与副作用的管理策略上。大部分麻醉剂的结构和药效仍类似于它们的“祖先”。
    在护理方面,麻醉剂有了根本性的改进,为一些复杂的外科手术奠定了基础,比如器官移植、心脏直视手术等,但它们强大的神经抑制作用仍让医生头痛不已:在外科手术中,麻醉剂的致死率比手术本身还要高!过去15年,麻醉剂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的死亡率一直稳定在1/13,000,这似乎表明,麻醉学家为麻醉安全所作的努力已经到达了能力极限。然而从气管失控到记忆认知问题,现有麻醉剂还有大堆副作用尚未消除,科学家只知道这是麻醉剂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果,对于确切机理,还知之甚少。
    经常出现在电影中的一个场景可能会让很多人心惊肉跳:一位年轻男子在接受心脏手术时,从麻醉中醒来,尽管痛不欲生,却无法呼喊,更不能动弹。更富戏剧性的情节将就此展开。悲哀的是,电影中的这个场景并非凭空捏造。据报道,在外科手术中,麻醉剂失效事件发生的几率并不低,每1000名病人中就有一至两名在全身麻醉后的手术过程中恢复知觉。在现实中,虽然麻醉剂失效只是暂时性的,但至少有一点非常明确:即便是最新的麻醉剂,也不是真正的安全无副作用。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麻醉医学已经发展成一门成熟的学科,但相对于其他药物开发领域,在科学理解药物工作原理以及改进药效等方面,麻醉学已经掉队了。
    目前,全身麻醉剂几乎都是最强的神经活性抑制剂,甚至会影响呼吸的调节和心脏功能,稍微加大用量,麻醉剂就会变成致命毒药。因此,在使用麻醉剂时,医生必须非常谨慎。这就决定了在肺脏和心血管功能不稳定时,比如突发事件导致昏迷或在心脏手术过程中,病人只能接受低于正常用量的麻醉剂。一旦降低用量,又可能出现电影中那种短暂清醒的情况。Idxdy0003
文章推荐

找产品

添加客服微信

为您精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