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东方医疗器械网! 医疗器械分类
百科
品牌
数据库
医疗器械 政策扶持的重点在“支持”
发布日期:2012-05-29 | 浏览次数:

我国现有医疗器械生产水平较低的重要指标不外乎三个:科技含量低、行业规模小、市场生命力弱.不难发现,这些也都是其它产业正在面临的同样问题。

在提升这三项指标方面,政策扶持所能起到的作用并非决定性的,欧洲与日本的所谓变相产业保护,我们必须明白,此类发达国家产业化程度较高,同时技术生产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在政府采购时,可以在充分保证性价比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本土产品。这可以称作“持强”。

我国的情况不同,按照某些业内人士的说法,在大型医疗器械领域,除了HIFU技术外,本土企业再无其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与此类似的各个环节缺陷,最终体现到终端,造成产品竞争力弱,是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要是通过同样的定额、定量政府采购的方式优先选择,那就是“扶弱”。一方是持强,一方是扶弱,其后果如何可想而知。

况且医疗器械产品的效用及安全性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不能认为医疗机构大量使用进口设备就是歧视本土产品,就是没尽到扶持的义务。毕竟人命关天,一味的“抑强扶弱”非但于事无补,且会扼杀本土产业生命力。

医疗器械产业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生产企业所寄望于那种近似倒退的行政支持几乎不可能重新出现。市场行为主体存在的前提,就是有能力对市场所要求的基本因素,包括成本、原料、劳动力、商品等一系列环节完成符合价值规律的组合。这是基本的生存能力,必须经市场检验确认。

细究所列影响医疗器械产业的六大因素,相关行业发展水平、整体经济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医学模式和医疗方式这几项因素,都不是政策调整所能直接解决的问题,却又直接关系企业存亡命运。

生产基础薄弱,产业规模小与科研能力落后,才是造成目前国内医疗器械生存压力的根本原因。改变这种局面,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艰苦的市场整合,而绝非一纸政令便能改天换地的。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与其枉费心机沉迷于不可能实现的一些“政策扶持”的幻想中,还不如尽早实现内部挖潜,结构优化,争取在市场上立稳脚跟。

对于合理利用软件环境、合理利用政策资源,这是在发展的层面上需要考量的问题,并且同样意义巨大,医疗器械政策支持的关键在哪里?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市场出口能力产生的限制,提高医疗器械监管水平,建立必要的产业风险资金,引导产业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等方面。这些关键的“支持点”都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文章推荐

找产品

添加客服微信

为您精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