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药品信息证书编号:(苏)-经营性-2020-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B2-20150023 Copyright ©南京瑞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03-2025 qxw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律师支持:北京易欧阳光律师事务所
目前,伊马替尼用于治疗晚期G工ST及GIST术后辅助治疗的显著疗效已经得到广泛共识,但同时伊马替尼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问题也日益受到研究者关注, 成为近期GIST研究的热点。本文将伊马替尼等GIST靶向治疗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及相应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目前,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是用于治疗GIST的主要靶向药物,两药分别于2001年和2006年被FDA批准在临床使用。伊马替尼是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
抑制剂(tyrosinekinaseinhibitor,TKI),其主要的分子靶点为kit,PDGFRA和bcr-abl;舒尼替尼的靶点相对前者
更丰富,其对kit,PDGFRs,VEGFRs,FLT3和RET均有抑制作用。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都能作为假底物与ATP竞争性结合
KIT/PDGFRA受体的酪氨酸激酶位点,发挥阻滞激酶激活和信号传导的作用,此外,舒尼替尼还具有抗肿瘤血管形成的作用,这可能与其对VEGFR的抑
制作用有关,。
虽然靶向药物的治疗明显改善了GIST的预后,约80%的患者在最初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获益,但耐药问题也同时成为靶向治疗中的棘手难题。研究发现,有
40%-so%的患者在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2年内出现耐药,发生伊马替尼耐药的患者如接受舒尼替尼治疗,其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survival,PFS)也只有24.1周一认许多因素与发生伊马替尼或舒尼替尼耐药有关。其中,KIT/PDGFRA的基因突变是决定耐药与
否的主要原因,此外可能还涉及基因扩增、杂合性丢失、近膜热点区域之外的旁路激活及药物血浆浓度等原因。根据耐药产生的时间,耐药可分为原发性耐药(早期
耐药)和继发性耐药(晚期耐药),前者是指用药后疾病仍然进展或疾病稳定小于6个月者,后者是指经治疗病情稳定6个月之后再次发生的疾病进展。
添加客服微信
为您精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