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药品信息证书编号:(苏)-经营性-2020-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B2-20150023 Copyright ©南京瑞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03-2025 qxw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律师支持:北京易欧阳光律师事务所
东方医疗器械网导读:作为小容量行业,医疗器械并没有基建、金融那么扯眼球,再加上细分领域的不同,普通投资者一般很难将其进行系统梳理。但在多项利好因素的刺激作用下,医疗器械行业显示了巨大的成长潜力。
多因素驱动成长
中国目前医疗器械市场已过千亿元规模,而年均增长率约23%,预计到2015年市场规模要达34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与全球医疗器械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相比,我国医疗器械的占比仅14%。
从政策来看,继科技部印发《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之后,8月17日,卫生部又发布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当中提到未来8年将推出涉及金额高达4000亿元的七大医疗体系重大专项一事,令关注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者精神为之一振,因为当中有1090亿元被明确用在了县医院建设。在2008年时,针对医疗体系投资安排的资金为48亿元,而未来8年年均将有500亿元的专项资金,为2008年时期的10倍。实际上,上述县医院建设规划,其实与此前的医改及如今被重点解读的“城镇化”也有相辅相成的味道。城镇化过程中自然要涉及到医疗体系的构建和升级,医疗器械受益也就在情理之中。“县级医院肯定是有机会的”,如今国内和国外的各医疗器械厂家,也都紧盯着县医院建设的这个市场。
另外从趋势来看,首先,老龄化趋势对一些特定医疗器械如供氧机、血糖仪等生产企业来说,保证了不断扩张的市场;其次是医改,国务院“十二五”医改规划中提到,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和服务量均要达到医疗机构总数的20%,在医疗保障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民营医疗对医疗器械的添加购置,也将很好地拉动行业的发展;再次是新GMP规划,比如新GMP对无菌制剂企业要求高,要求在2013年底前全部都要通过;最后是替代化,如今不少高端医疗器械多为国外进口,而随着技术逐渐升级,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已逐渐拥有了替代实力。
添加客服微信
为您精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