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药品信息证书编号:(苏)-经营性-2020-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B2-20150023 Copyright ©南京瑞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03-2025 qxw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律师支持:北京易欧阳光律师事务所
生物共振治疗仪的科学依据及临床研究存在较大争议。一方面,部分研究和临床观察表明,生物共振治疗仪在某些疾病(如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例如有研究显示其在治疗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这些研究多基于德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的“量子物质波”理论,认为所有物质都有特定的波,通过检测和调整这些波来治疗疾病。
然而,另一方面,也有大量证据表明生物共振疗法缺乏科学依据,且其疗效缺乏充分的科学支持。例如,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认为生物共振治疗仪不能以诊断或治疗为目的进行合法销售,且其理论基础未经证实。此外,多项研究和专家观点指出,生物共振疗法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支持,且其宣称的疗效缺乏科学证据。
生物共振治疗仪在过敏原检测和治疗方面也存在争议。有研究指出,生物共振治疗仪声称的“过敏信号”理论未被临床指南或专业教材认可,且其检测过程无法识别抗原-抗体反应,缺乏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尽管生物共振治疗仪在某些临床观察中显示出一定的应用潜力,但其科学依据和临床疗效仍存在较大争议,缺乏充分的科学证据支持其广泛使用和推广。
添加客服微信
为您精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