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高血压患者也逐渐增多,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期带病生存,会产生焦虑、厌世等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又反过来影响病情,造成恶性循环。近年来,我院通过对收治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比个性化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7例,全部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4例,男29例,女15例,年龄43~67岁,平均(57.6±1.9)岁。对照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46~65 岁,平均(55.4±2.1)岁。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疾病,无其他慢性疾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高血压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用药进行指导,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其跌倒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个性化心理护理:①在病房内创造温馨适宜的环境,将患者安排至明亮的病房内,病房内摆放适量花草,保持物品整洁、温度适宜和室内空气清新,护士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对患者提到的合理要求尽量给予满足,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②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和受教育程度,在心理方面疏导患者,帮助患者排解郁闷、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克服心理障碍,树立其长期与疾病斗争的信心。③向患者强调高血压作为一种老年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规律用药对高血压的控制极其重要。④控制患者每天饮食摄入钠盐在6 g以下,保证足够的营养物质摄入,多食用水果蔬菜,减少脂肪类食物,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⑤适当运动,每天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在花园内散步,保持愉悦的心情,在散步时注意保暖。 (3)疗效评价标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患者在未服用降压药物或者降压物理治疗的情况下,连续3次非同一日监测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3 kPa)或舒张压>90 mm Hg,诊断为高血压[1]。高血压治疗达标标准:高血压控制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患者无头痛头晕等症状。患者焦虑程度采用自评方式,患者使用焦虑症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共20个项目,总分<40分为轻度或者无焦虑,40~50分为中度焦虑,>50分为重度焦虑[2]。 (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