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东方医疗器械网!
传统医药的明与暗
发布日期:2014-10-28 | 浏览次数:
  传统医术魅力依旧

  10月21日下午,64岁的李宏芳照旧来到市康复医学中心的马向明名医工作室,等待马医生给她扎针。

  李宏芳是一名退休教师,四年前得了面瘫,在台州医院治疗无效后,又到上海各大医院求医。但经过多次针灸治疗和一次微创手术治疗,花费了4万多元医药费后,多位专家医生通过会诊,告知她治愈无望,只能让她自己回家按摩。

  李宏芳是一个很爱美的人,因为面瘫之后,嘴巴合不拢,发不出双唇音,笑的时候嘴角无法自然向上翘,自信逐渐丧失了,也不想见人了,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三年。

  今年国庆节前,李宏芳的大哥也得了面瘫,而且情况比她严重,也去上海大医院治疗过并且没有治愈,后来经过马向明工作室的针灸治疗,恢复了健康。 李宏芳一听大哥康复的消息,心中的希望再次升起,她立即只身赶回临海。“我女儿的家在上海,我们全家也都迁到了上海。从国庆节接受治疗到现在已经20多天 了,我每天一个人在临海就是为了让马医生帮我治疗。”因为接受了有效治疗,李宏芳的面部已经基本恢复正常,笑容也回到了她的脸上。为了能痊愈,她每天下午 都会准时到在工作室里报到,并和其他病友相谈甚欢。

  马向明穿着白大褂,拿着一盒银针,穿梭在各个病人之间,一会儿了解病情,一会儿开方子,一会扎针,不时还和病人们打趣说笑,据他自己讲他每天至少要给病人扎上千针。

  在市中医院的另一个门诊推拿科,一个两个多月大的婴儿正躺在推拿床上等待治疗。主治医生徐育森看看孩子的脸,摸摸孩子的颈部,是斜颈。孩子家长 已经去过台州医院,被告知假如采取西医疗法,只能等到孩子周岁以后通过开刀做手术治疗。在挂了一次点滴后,家长不忍心再看孩子哭闹受罪,便决定尝试传统的 自然疗法。

  “是药三分毒,自然疗法的好处就是不用吃药,没有副作用,比如推拿还能治疗周岁内小孩的腹泻,使孩子免受吃药打针之苦。”徐育森一边给病人按 摩,一边说,“不好的一点就是疗效慢。像这样的孩子,需要三个半月至半年的治疗时间病情才能有所改善,周岁内的孩子塑形能力强,还能通过按摩推拿纠正过 来,而对周岁以上孩子就没有用了。”

  一旁的墙壁上还张贴着推拿治疗的项目,落枕、颈椎病、肩周炎、内科妇科疾病等近20种,徐育森表示推拿的可以治疗的疾病远不止这些,中医讲究整体疗法,头痛不一定医头,主要是通过调理达到治理的目的。

  传统医术治疗骨伤主要采用手法正骨、小隔板固定、关节置换术等。在骨伤科名中医周立飞那,接受传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等的病人约占三分之一。百分 之八十的病人愿意先接受保守治疗,若三个月后病情没有改观,就进行西医治疗,单纯接受保守治疗的很少,具体还要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判断。平时周立飞每天大 概接诊40多名病人,多的时候60多人。 市中医院副院长卢海跃告诉记者,作为临海中医治疗的主要阵地,医院坚持以中医为特色的办院方向,开展中医手法整复骨折及外固定、牵引、针刀、松解疏通术、 “冬病夏治”、“内病外治”等中医传统治疗技术。开展熏疗、穴位贴敷、按摩、针灸、拔火罐等中医特色项目60多项,并于今年成立以针灸科为基础的康复医学 中心。开设了中医膏方门诊和“治未病研究室”,发展中医预防保健、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健康风险评估、疾病早期干预等服务。今年拿到了浙江省基层中医药优势 病种建设项目脑梗死治疗培育经费。医院除了金超、马向明、周立飞这些基层名中医,还有谢娟娟这类的有口皆碑的好医生。随着中医理念的深入人心,近年来,来 市中医院看中医、吃中药的人越来越多了,体验针灸推拿的中青年也不少,接受“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人更是络绎不绝。11月8日,第九届膏方节即将开 始,上门预约的老顾客也日渐增多。

  中药调补成习惯

  说到买中药,不管是临海城关人还是乡下人,都会立刻想到方一仁。作为台州医药行业闻名遐迩的老字号,也是我市唯一获得“中华老字号”荣誉的医药企业。方一仁创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是台州府城头牌药号。

  如今方一仁依旧是临海最大的医药零售企业,目前中药柜台总共有600多种中药材,可以基本满足消费者需求。单去年中药材销售额就达到了一千多万元,其中参茸的销售额在五百万元左右。

  10月21日上午,几个阿姨正在方一仁门口够买阿胶。冬天进补是不少临海人的习惯,每年入冬,方一仁的大补药销量就会直线上升。特别是春节前, 排队购买大补药的市民多得让人咋舌。农民趁着农闲进补,外出者回乡购买补药调理身体,偶尔还有几名忠实的大补药顾客将药邮寄到外地。夏天,方一仁大补药一 天大概卖出一两百帖,而到了冬天一天就能达到上千帖,日销售额上十万,而中高档大补药每帖价格在25元、35元。

  市医药有限公司的董事、党支部书记周奋勇估摸,一年能卖掉大补药20万帖,第四季度到第一季度的大补药销量直接影响中药全年的销售业绩。 因为方一仁严格把控药材品质,每一种药材都能追溯到原产地,确保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所以老百姓对方一仁的药材很放心。公司现有135人,其中执业药师 15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实力,都是民营药店无法相比的。所以尽管其他药店也有大补药销售,但市民还是更倾向于方一仁。

  尴尬的民间医术

  民间特色医药技术是指某一地区或人群中长期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有临床实践经验积累,但未形成理论体系,未被典籍所录载的具有独特疗效的草药、 验方和诊疗技术。民间中医药技术经过长期实践,对一些特定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疗效特异,深受基层平民百姓的信赖。在医学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依然 发挥着重要作用。

  古城街道的郑先生很多年前曾经被开水烫伤,就在虎龙街买了一瓶火烫伤药,用完之后效果不错,也没有留疤。最近他的朋友也烫伤了,郑先生便向他推荐这种药,然而他的朋友却质疑这药没有相关部门的审批。

  记者打开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的网站,在民间医术收集一栏中,有一个台州地区民间特色医药技术信息汇总表。信息汇总表日期截至2013年12月8 日,里面收集了10项民间特色医药技术,其中临海就有两项,一项是大田街道山前村医务室陈季宙的临海陈氏蛇伤疗法,另一个便是城关虎龙街11号蒋文的祖传 火烫伤药。

  70多岁的陈季宙拥有执业中医师资格,他从医40多年来,对被毒蛇咬伤导致的各种病症,均有独特的治疗技术。对蛇伤患者,他打破医学常规,用中 草药煎汁内服或灌肠和外敷结合的方法,40年来,从蛇口中夺回了万余条生命。2011年还被台州市中医药学会审定为临海唯一的“台州传统医药民间特色郎 中”。

  而46岁的蒋文则显得有点无奈,他没有执业中医师资格,自嘲行走在法律边缘。向他购买和咨询火烫伤秘方的人很多,他一直很想让自己家的祖传秘方 合法化,却再三碰壁。祖传的火烫伤秘方是从他外公那传下来的,他外公毕业于北京大学,专门研究这烫伤方面的治疗,后来又将秘方传授给了蒋文的妈妈。蒋文从 小在妈妈的影响下,耳濡目染,22岁便开始独当一面,自己调制秘方。不过他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这也让他的祖传秘方在法制社会显得尴尬。也有企业想与他合 作,申请国家批文,使该秘方的制作、销售合法化,但因为是祖传秘方,蒋文不想外泄。有人告诉他,只要他的秘方不进医院,不进药房,只纯粹当作民间祖传秘方 制作销售就不会被有关单位查处。

  9月29日,蒋文和台州其他8家民间特色医药技术传人一起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递上了相关材料,申请将中医药传统知识加入国家保护名录。蒋文只希望这次申报能够成功,这样他家的秘方就能朝着合法化不断迈进了。

  “我是不可能将祖传秘方发扬光大了,现在只希望能把孩子培养成一名医生,通过他来继承和发扬家族秘方。”蒋文说。

  记者从市卫生局和食药监局获悉,依照规定,拥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相关医疗活动。而考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求医学专 科院校毕业,或通过师承方式,不过目前临海并没有师承培养对象。另外,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生产制剂须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方可投入使用。审批过程的规 范严格,费用高昂,个人完全无法承担。不过,不经过加工的纯中草药销售在法律法规上处于真空状态。相关部门只能对中药饮片进行管理和监督。 目前临海已经注册经过验收的私人中医诊所和坐堂医总共10家,中医门诊部1家,同意但还没验收发证的私人诊所也有10家左右。

  中医还是西医

  曾经有个广告就是讲婆媳在治疗感冒时选中医还是选西医产生矛盾,最后出来一个中西医结合的感冒药,皆大欢喜。那生活中,这样的矛盾肯定也屡见不鲜。那生病了,你喜欢选择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呢?

  市民章女士说:“我不反对长辈看中医,但一定要去看正规的中医。中医博大精深,可是医生素质参差不齐,万一看病误诊,还会耽误治疗。找对医生是关键。”

  市民李先生说:“西医通过医疗设备检测病人病情比较科学,而中医诊断、抓药、煎药,每个环节都不可能那么准确,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同样的药剂或许不适合不同的病人。我还是比较相信数据。”

  一小学英语教师朱老师说:“一般感冒咳嗽不希望孩子接受西医中的打针、挂点滴等侵入性治疗,国外医生几乎不会让孩童打针,国内的医生药下得太猛了。不过喝中药对孩子来说又太难,西药副作用大,我喜欢刮痧、推拿、足疗等不用吃药的治疗。”

  正在医院挂号排队的李阿姨说:“我中医、西医都看,西医治不好就看中医,只要能治好我的病,谁管他用的是中医疗法还是西医疗法,管用就行。”

  新临海人老金说:“我一般都看西医,看中医疗效慢,时间长,太费时间了,平时工作忙,去个医院都要请假扣工资,当然选择疗效快的西医了。再说中 医也比西医放心不了多少,看新闻里面中药材加硫磺熏制,或者直接以次充好,和以前山上纯天然的草药质量肯定没得比。” 高中生小何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中西医结合才是王道。具体要根据病情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比如说一个人突发急性病,救护车肯定马上送他去医院急 救,那肯定是需要西医治疗,而慢性疾病,个人认为中医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全身调理。”

  惠民政策落地难

  中医中药治疗相对于西医治疗,相对经济实惠,是不少基层群众的首选。

  据市卫生局医政科副科长周敏介绍,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省里市里制订了不少惠民政策,但具体落实方面缺少各级财政支持,存在一定难度,比如中医报销比例应当高于西医,但目前临海两者的报销比例还是一样的。作为惠民的一项政策,这项措施在临海没有得到落实。

  其他方面比如按照卫生强市创建要求,各级乡镇中心卫生院必须百分之百设置中药房、中医科。目前我市已经有5家合格中药房,另外14家将于11月 中旬验收。基层名中医培养方面,今年大田卫生院的周立清、朱昌琴和江南卫生院葛平等3名中医被评为台州市基层名中医,市中医院的徐海虹被列入浙江省基层名 医培养计划。在中医药人才配备方面,各级医疗机构包括乡镇中心卫生院的中医中药人员配备比例,中医医生要占到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以上,百分之七十以上村卫 生室配备一名中医或中西医都会的医务人员。而实际情况并没有达到规定要求。 周敏表示,由于体制关系,中医药治疗的经济收益远不如西医治疗,所以很多中医药人才在就业后转行西医,甚至一些中医已经开不出中药方子了。去年临海市卫生 系统招收的中医药应届生为4名,而临床医学的则有26名,由于就业压力,报考中医药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这对于惠民政策的落实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文章推荐
找产品

添加客服微信

为您精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