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东方医疗器械网!
整合:医疗器械投资观点
发布日期:2014-11-14 | 浏览次数: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医疗服务资源相对短缺,作为一个改革红利的覆盖之地,医疗健康行业正涌现出大量的投资机会。
    无论是针对稳健的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还是火热的移动医疗,投资者们均跃跃欲试。小编在从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行业总决赛及中国首届青年投资家峰会现场上整合各位投资人的观点,供读者参考。

趋势:价格洼地难觅,系统性机会难挣快钱
    医疗投资的传统细分领域包括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近期移动互联网行业火爆,移动互联网与医疗的结合点“移动医疗”也成为医疗行业投资者的关注点。
    通德资本投资总监陈华伟表示,通德资本看好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等大健康板块。建信康颖合伙人叶崴涛认为,“医疗器械和医药的投资理念与十年前相比基本变化不大,主要是基于产品的效果。”但由于竞争越来越激烈,“杀出来的基金黑马越来越多,价格洼地的发现将会越来越难。”
    既然医疗行业投资趋势与政府政策息息相关,那投资人究竟如何看待宏观政策?
    邢丞则表示,医疗产业里最核心的两块——制药和器械与制造业相关。对于存量市场,监管愈发趋向于严格化、规范化。对于一些低值、重复性严重的医疗机械或制药细分领域,国家可能会非常严厉地限制产能,促进大公司对小公司的收购,产业集中度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同时他也提到积极政策的导向将有利于创业团队,例如在制药和器械的一些新兴细分领域,针对技术导向的研发团队回国创业,有非常强势的支持政策在陆续出台。机械方面,新的监管条例调整了创新性器械的上市流程,“对于创新性的医疗器械是非常大的利好。”此外,医疗器械的快速审批绿色通道也针对技术导向型创新器械开放。

如何寻找中意投资标的?
    通德资本投资总监陈华伟表示,“医疗这块,相对要稳健一些。”针对火热的移动医疗领域,他强调“如果自己都没想明白,冒然进去,对自己和投资人都是不负责。”
    在器械领域,通德资本特别青睐并非“单纯依靠销售技巧”,而是有技术创新,在临床上对于治疗确有帮助的器械——包括长期性的创新耗材及高端大型进口设备的替代品。
    如何在各细分领域中抓住适当时机,找到价格洼地,赵春林有自己的看法:“新药研发目前是一个好机会,因为大部分人看不懂,胆量不够大;也不像移动互联网炒这么热,不像医院抢那么热。之前投了医疗器械和医院,我觉得挺便宜,赶紧投。现在突然发现,移动医疗一下子就翻了十倍八倍,太热了,赶紧绕道走:尽管是个机会,但价格偏高。”
    赵春林认为,生命科学也有虚高,最近康桥资本投资的生命科学类公司估值涨了很多,但这个虚高的程度还不及移动医疗,这是因为其中有所支撑:“人一辈子的医疗费用曲线中,老年人的费用迅速增加。”——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老年痴呆症——这里有庞大的市场:大量的药物、大量的医疗器械、养老社区及康复医院等,这是涉及各个领域的。

器械:总体盘子小,成长速度快
    建信康颖合伙人叶崴涛表示,由于“医疗器械总体盘子较小,后期成长速度会比较快,因此就算溢价高一些,我们也觉得合理。”
    针对大型器械,“标的很少,而且赢家通吃。”以CT为例,“有联影这样的巨无霸在,其他公司的日子都很难过。”此外,“好的标的价格也高,要投资是可遇不可求的。”
    针对二类及三类耗材,叶崴涛认为,目前生产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壁垒和许可证壁垒终会被竞争对手所打破,而在耗材生产机加工的基本模式下,“成本”将成为竞争的最主要内容。
    以吻合器为例,“从前开环式吻合器是壁垒,现在已经是红海;现在腔镜下吻合器被认为是壁垒,大家也都在做,每家后面都有一家风投。”因此,在耗材投资方面,叶崴涛所在的建信康颖要求被投企业“技术好,能够更早拿证”——更简单地说:“要有一定的壁垒,除了许可证的壁垒外,还要有技术的壁垒。”
    一类耗材“很容易被模仿”,但叶崴涛认为“并非容易被拷贝的产品就一定没有价值。”生产一类耗材的企业如何为投资者带来利润?叶崴涛表示,建信康颖也投资一类耗材生产商:“有些老板从前做代理商出身,很会做生意,能够把普通东西卖得很好。”
    叶崴涛建议医疗器械创业团队“要算经济账”——“如何定价,如何进入收费目录,有没有给代理商留足盈利空间?”这不仅是对创业团队的考验,也是对投资机构的考验:“如果只是觉得技术好,没有算好账,投资之后怎么办?”
    而对建信康颖而言,算经济账是其“最大优势”——“我们做销售出身,合伙人有罗氏从前的全国销售总监,管过罗氏30几个亿的生意,他(创业者)不会算,我们会帮他算。”具体而言,叶崴涛建议从生产成本到最后的销售价格,“要有五到十倍的空间。”
    康桥资本董事总经理赵春林则认为,高端医疗技术的下沉——如化学发光的免疫诊断、外科微创手术,从大型三级医院下沉至地级市的三级医院、县级医院及乡镇医院——给国内厂家带来了很多机会。这个领域也是康桥资本最为看重的渠道领域。POCT(Point of Care Technology,床边诊断)将大型自动化检测的功能进行拆分,尽管灵敏度和精确度的降低,但价格更低,方便使用。“从前在县级医院无法检测的抗原抗体,在床边诊断技术引进之后也能进行检测。”
    华盖医疗基金执行总经理施国敏认为,国内医疗器械公司已经逐渐从重代理轻研发的状况下转型,“最近几年,我也遇到有公司去海外去买一些产品的情况。”

移动医疗:有诱惑有风险,核心当是医疗
    2014年8月,春雨医生宣布C轮融资5000万美元;9月,丁香园宣布C轮融资8000万美元;10月,挂号网宣布获1亿美元融资。移动医疗投资现状火爆。如何在火爆的移动医疗行业中分得一杯羹?
    “我们承认移动医疗是趋势,但用户的时间每天只有24小时,花在移动医疗应用上的时间有限。”建信康颖合伙人叶崴涛对于移动医疗的发展态度审慎,“在移动端,如果你装了春雨医生,很可能就不会再装好大夫,如何能够让用户使用你的应用?”
    移动医疗应用要发展,在叶崴涛看来,无非要抓住两端:一是医疗资源,二是用户资源,并且相对而言,前者的重要性要胜于后者。“因为抓住了医生,特别是好的医生,自然就抓到了病人,抓不到好的医生,病人最后还是会流失。”
    对于用于健康管理的可穿戴式设备,做医疗出身的叶崴涛认为,“基于这些学医的人的价值观,我希望可穿戴式设备所收集的数据是医疗级的,基于医疗级数据的拓展是有说服力的,而非医疗级的数据作为娱乐,即便能挣些钱,也不是生物医疗领域投资者所关心的。”
文章推荐
找产品

添加客服微信

为您精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