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东方医疗器械网! 医疗器械分类
百科
品牌
数据库
医疗器械:“洋品牌”为何一览群雄?
发布日期:2012-04-28 | 浏览次数:

    多“而不精”的国产医疗器械

    走进本次医疗器械博览会的会场,最吸引人们目光的就是国际几家知名医疗器械巨头如通用电气、西门子、飞利浦的展位。在布置精美、气的展区里,人们可以看到磁共振成像、核医学影像、病人监护等方面最尖端的科技产品,些客商正在专设的区域内洽谈业务。但纵观国内企业,除了深圳迈瑞、沈阳东软、山东新华等数不多的国产医疗器械厂家让人感觉似乎能与国外医疗器械“大鳄”一比高低外,其他中小型厂家带来的医疗器械,大都是些中低档产品,类虽然繁多,但科技含量普遍不高。一些简单的家庭医疗用品如血压计、温度计等占据了不少展位。在东道主云南省的展区,人们很难看到云南本土医疗器械厂家的产品,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代理商代理的国内外品牌。

    国内厂家的宣传意识似乎也不及国外知名企业。当记者走到西门子、柯达、瑞士席勒等企业的展区采访拍摄时,都受到了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和配合,他们均主动地介绍企业、产品情况,并积极提供相关资料。但记者在国内展区的展位拍照时,却几次被不同的厂家制止,而且没有任何理由。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主编蔡国方透露,2003年我国医疗器械企业有9000余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产品有6000多品种,12000多种规格,但产值却只有600多亿元人民币。而仅西门子一家,其超声系列的旗舰产品“红杉树”2003年的单项销售收入就超过1亿美元。总的看来,国内医械企业似乎仍然处在“小打小闹”的阶段。

    国内医院为何不愿买国产货

    已有30多年从业经验的蔡国方,对记者分析了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现状:三甲医院、沿海地区二甲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基本是进口的,一些资金有限、实力不足的小医院,则多购买国产货。蔡国方认为,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我国企业的一大特点是什么都能造,但技术含量普遍不高。蔡国方告诉记者,现在我国企业造CT机、磁共振产品等医械并非难事,但要造出国际先进技术的产品却很难。知名“洋品牌”器械的质量、技术含量等相比之下确实令人放心。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毕竟医疗器械牵涉的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哪个医院愿意冒这种险,去购买一个不知名的国内品牌?

    其次,国内一些医院的心态不好。蔡国方说,现在有的医院认为“洋设备”能够提高自己的身价、信誉度,有的则盲目崇拜“洋品牌”。拿一般的黑白超声设备来说,有几家国内企业的产品绝对已赶超国际水平,价格只是国外产品的1/2,但销路却仍然不很理想。

    再次,国家的一些相关政策对国企发展不利。比如一些对外资和进口产品实行的超国民待遇等等。另外,我国对零部件进口征收的关税高于整机。这使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产品配件需进口的国内企业增加了成本。一些医院还钻空子,谎称自己进口医疗器械是搞科研的,这样就可以免税。

    此外,“洋设备”的价格高,回扣也高,这在行业内几乎是公开的秘密。蔡国方说,有些公司直接返回扣,有些则采取别的方式,如邀请对方出国“考察”,其实就是旅游。国外大公司一般不允许采用这些方式,但其下面的经销商、代理商却不尽能避免。

    国内医械厂家还缺什么?

    国产医疗器械为何卖不过洋货?西门子迈迪特(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赵建林分析认为,现在许多国外知名品牌都在中国设厂,形成了“洋品牌本土化”的格局:品牌值得信赖,运营则能抓住中国人的心理、文化特点,做到贴近用户、服务到位。如西门子公司在中国推销自己的产品时,主要强调与医院的长期合作,分析可以为医院带来的利益,如为其培训人员等等。他同时认为,国内医械厂家的劣势是技术差距,优势则是售后服务。

    通用电气(中国)医疗集团磁共振产品经理周怀宇则说,目前国内医械厂家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具有一定竞争力。其最大优势是价格便宜,主要缺陷则是缺乏核心技术,这方面至少落后国外品牌3-5年。有些国内厂家在技术方面并非自主开发,而是不断追逐国际厂商,使得其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配件供应有时也跟不上。

    他还分析,在融资方面,国内医械厂家可以采取较为灵活的方式。如在宽松的国家政策下,一些民间游资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注入国内医械厂家,使整个产业欣欣向荣。另外,一些厂家在售出产品时,并不要求医院马上“清账”,而是采取和医院长期合作分成的方式。

    他认为,国内医械公司非常需要一个好的管理团队。国内厂家的现状是“大而不强”,一些企业做大了“量”,管理却越来越差,以致慢慢成为一盘散沙。由于缺乏良好的财务、内审制度,国内许多厂家只一味强调产品的低价格,只有产品竞争力,却没有企业竞争力。

    “自力生”才是根本出路

    近几年,医械专业领域内经常讨论国内企业如何才能发展的问题。但开出的“药方”要么可操作性不强,要么没有触及根本。蔡国方认为,国内企业“靠外资”、“靠外国”不是根本办法,还是要走自力更生、搞自主开发的路子。

    他告诉记者,目前在一些合资企业里,中方让出了市场、让出了设备、让出了人员,但核心技术却仍然掌握在别人手中。一些合资企业的外方为了控制技术,往往把核心件拿到国外去制造,然后再以高价卖给中方。最后,中方什么都让出来了,却只得到了零利润甚至负利润。他认为,外国企业更多地是拿我国企业做“跳板”进入我国市场,并不能真正地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

    他分析,医械行业的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才能发展。国外大公司的开发经费是总营业额的8%左右,由于规模越小投入的比例越大,一些小公司的开发经费投入甚至占到了总营业额的80%。在规范的国外市场,没有技术创新就无法进入市场。而在我国,即使像上海这样的地方,其医械企业的平均创新经费投入也只占营业额的2%左右。我国医械企业复制、偷取别人的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值得警惕的现象。蔡国方说,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我国企业从国外进口零部件,自主开发整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实际上,医院设备国产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章推荐

找产品

添加客服微信

为您精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