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药品信息证书编号:(苏)-经营性-2020-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B2-20150023 Copyright ©南京瑞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03-2025 qxw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律师支持:北京易欧阳光律师事务所
一是科学立法,加快完善医疗器械监管法规体系。做好《条例》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修订工作,既要注意借鉴国际先进理念,也要注重总结监管实践经验。开展好新法规的宣贯培训工作,对法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确保法规执行到位。
二是深化改革、全面提升医疗器械注册管理水平。优化审评审批流程,建立健全审评审批机制,加快医疗器械标准制修订,完善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制度,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鼓励医疗器械研究和创新,加强医疗器械注册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
三是聚焦风险,着力强化医疗器械上市后监管。注重建立完善立体风险防控体系,开展体外诊断试剂产品质量评估和综合治理,开展“五整治”专项行动“回头看”,建立长效机制,巩固专项行动成果。制定生产流通领域关键环节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加大飞行检查力度。
四是强化支撑,全面提升医疗器械监管能力。强化基层监管力量和技术支撑力量,统筹推进技术审评、审核查验、检验检测、不良事件监测等机构和体系的整体建设,发挥好服务于监管工作的技术支撑作用,不断提升监管队伍能力素质,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监管信息化水平。
五是多元主体,巩固深化医疗器械监管社会共治局面。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增强部门齐抓共管合力,大力推动企业诚信自律,增强信息公开和医疗器械安全舆情监测处置力度,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作用,探索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
六是坚持不懈,推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要长抓不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八条禁令”,严明纪律,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树立监管工作人员新形象。
添加客服微信
为您精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