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东方医疗器械网!
水凝胶伤口敷料发展历史
发布日期:2025-02-26 | 浏览次数:

水凝胶伤口敷料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以下是其主要发展阶段:

1. 20世纪50-60年代:初步探索

背景:这一时期,传统敷料如纱布和棉垫是主流,但它们在保持伤口湿润和促进愈合方面效果有限。

进展:研究人员开始探索能够维持伤口湿润环境的新型材料,水凝胶因其高含水量和生物相容性受到关注。

2. 20世纪70-80年代:初步应用

背景:随着对伤口愈合机制的深入了解,湿润环境被认为更有利于愈合。

进展:水凝胶敷料开始进入临床,主要用于烧伤和慢性伤口。早期的水凝胶由合成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和聚乙烯醇制成。

3. 20世纪90年代:技术进步

背景:材料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水凝胶敷料的改进。

进展:天然聚合物如透明质酸和壳聚糖被引入,提升了敷料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同时,敷料的机械性能和粘附性得到改善。

4. 21世纪初:功能多样化

背景:对敷料功能的需求增加,不仅要求保湿,还需具备抗菌、抗炎等功能。

进展:水凝胶敷料开始集成抗菌剂、生长因子等活性成分,以加速愈合和预防感染。智能水凝胶敷料也逐步发展,能够响应环境变化释放药物。

5. 2010年代至今:智能与个性化发展

背景: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的需求推动了智能水凝胶敷料的研发。

进展:智能水凝胶敷料能够根据伤口状况自动调节药物释放,甚至集成传感器实时监测愈合进程。3D打印技术的应用也使得敷料能够更精确地适应伤口形状。


文章推荐
找产品

添加客服微信

为您精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