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东方医疗器械网!
真空采血管介绍
发布日期:2025-05-09 | 浏览次数:

真空采血管是一种临床检验中用于静脉血液采集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其核心设计基于负压原理。它由采血容器(玻璃或塑料试管)、密封胶塞、保护盖、标签及添加剂等部件组成。采血管在生产时预先抽真空,通过压力差使血液自动流入管内,实现定量采集。不同颜色管盖代表不同的添加剂类型,如抗凝剂、促凝剂或分离胶,以满足生化、免疫、凝血等多样化检测需求。

关键结构特点包括:

采血容器:材质多为中性玻璃或PET塑料,前者耐压性强且溶出物少,后者轻便且不易破碎。

密封胶塞:通常采用丁基橡胶,确保真空度稳定并减少污染风险。

添加剂:包括肝素、EDTA、枸橼酸钠等,用于抗凝或加速血液分层。

标签系统:国际标准颜色编码(如紫色代表EDTA抗凝)便于快速识别用途。

真空采血管的普及显著提升了采血效率与安全性,减少了传统注射器采血的溶血和交叉感染风险。

2. 中英文

中文名称:真空采血管

英文名称:Vacuum Blood CollECTion Tube(通用名),Evacuated Blood Collection Tube(技术术语)

商品名称:如BD Vacutainer®(美国BD公司产品)

器械分类:属于临床检验器械中的II类医疗器械,分类名称为“血液化验设备和器具”。

拼写规范:

英文缩写为VBCT,但更常用全称。

汉语拼音为“Zhen Kong Cai Xue Guan”。

国际标准中,不同添加剂类型对应特定英文缩写,如EDTA(乙二胺四乙酸)、Heparin(肝素)。

3. 发展

真空采血管的历史可追溯至1937年的发明,关键发展节点包括:

全球推广:1943年欧美开始商业化生产,1971年日本临床普及。

中国进程:

初创期(1991-1998) :湖南浏阳医用仪具厂生产首支国产真空采血管,手工转向半自动化生产。

成长期(1999-2007) :国家发布行业标准YY0314-1999,企业如阳普医疗、拱东医疗崛起。

快速发展期(2008-2015) :外资企业(如日本积水)进入,中国成为全球重要生产基地。

技术革新:从玻璃材质到PET塑料管、从单一抗凝剂到分离胶促凝技术的应用。


文章推荐
找产品

添加客服微信

为您精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