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药品信息证书编号:(苏)-经营性-2020-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B2-20150023 Copyright ©南京瑞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03-2025 qxw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律师支持:北京易欧阳光律师事务所
添加客服微信
为您精准推荐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15753152698
(企业已暂停产品招商,代理采购咨询可以留言)
BEIS技术椎间孔镜黑金安全骨钻产品说明:
椎间孔镜手术中手工磨钻(安全骨钻)的应用产品说明:
早期的椎间孔镜手术系统里,没有手工磨钻,包括Thomas Hooland在2002年在盘内镜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手术系统,用于处理脱入椎管的髓核,使用的椎间孔成型手术工具中,处理骨性结构仍然使用的是“环锯”,只是新增了环锯的型号,并设计出“弯型导杆”和“蛇形髓核钳”,这套第一代T氏椎间孔镜手术系统,Thomas Hooland教授命名为“joimax”。2004年Thomas Hooland教授总结两年来的手术经验。对joimax系统加以改进,新增4mm,6mm ,7mm,8.5mm骨钻,定位器(TOM)用于处理椎间孔狭小,或者腰5骶1节段的椎间孔成型,这套系统Thomas Hooland称之为“maxmore”系统。这套手工扩磨椎间孔的磨钻系统应用至今,虽然不同的厂家或教授稍稍变更骨钻的直径或外形并“冠上自己的名头”,但Thomas Hooland的磨钻没有变。
那么,Thomas Hooland教授为什么把“环锯改成磨钻呢?”是因为磨钻比环锯更安全吗? 有经验的脊柱内镜医生都知道,如果椎间孔狭小,想用环锯快速处理关节突,就需要用“克氏针”作为第一次导杆,这就存在几个问题:
1:克氏针直接敲入椎管真的安全吗?
2:频繁的导杆更换会拉长手术时间。
3:因为关节突矢状位的扭转角使得环锯更换中容易向腹侧打滑。
4:早期的椎间孔镜手术医生认为“环锯不能进入椎弓根连线内侧”。
以上这些问题对于新设计的磨钻来说,很容易就解决了。
椎间孔成型过程中,磨钻使用通常是两种情形:
1:如果虽然椎间孔狭小,但穿刺针仍然能直接到达靶点位置,置换导丝后,沿导丝用4mm . 6mm. 7mm. 8.5mm磨钻由小到大扩开椎间孔,后放入大导杆,导入工作套筒,节约大量手术时间。
2:如果穿刺针不能一下到达靶点,先软组织扩开,把保护套筒放在关节突关节上,用定位器(TOM)从关节突上直接敲入椎管到靶点,(注意:定位器针尖端突入椎管时及时更换钝性的针芯。),拔出针芯,放置导丝到位,再拔出TOM外套,沿导丝用磨钻由小到大逐级扩磨椎间孔,直至能轻松进入工作通道。